科技進步與發展,逐步進入互聯網+時代,各類傳感器采集數據越來越豐富,傳統物聯網連接方式不一定合適或滿足現階段物聯網連接的多樣性, 不過根據終端類型的不同,也還有其它種方法可以連接,下面就詳細了解一下幾種常見的通信技術。
ZWACS支持多種通訊協議與監控主機連接,輕松實現物聯網!
有線通信
- RS485:兩線制,差分信號傳輸,半雙工通信,最大通信距離千米以上。
- RS232:三線制,全雙工通信,一般通信距離小于 10 米。
- 以太網:4 線或 8 線,多主通信,高性能。普通網線通信距離 100 米以內。
- CAN:兩線制,多主通信,高性能,高可靠性,每次最多傳輸 8個字節的數據。通信距離千米以上。
- M-Bus:兩線制,半雙工,專為遠程抄表系統專門設計的總線, 傳送速度為 300 至 9600 Baud。
- 單總線:單線制,主設備口可以直接驅動200米范圍的從設備,傳輸速率一般為16.3Kbit/s,最大可達142 Kbit/s。
- 電力載波:利用現有電力線,通過載波方式將模擬或數字信號進行高速傳輸的技術。
無線通信
-
Wifi:2.4G/5G射頻頻段,民用最常用無線通信方式,通信距離100米內。
- 藍牙:2.4G短距離無線通信,常見的通信距離為10米左右。
- Zigbee:低功耗無線通信協議,低功率一般傳輸距離 100 米以內,高功率的 1000 米左右。
- LoRa:基于擴頻技術的超遠距離無線傳輸方案。低功耗,多節
- 點。通信距離 1千米~8千米。
- GPRS: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廣域網通信。
- NB-IoT:IoT 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亦稱低功耗廣域網(LPWA)。
- 433M/470M無線通信:小功率經濟型無線數傳通信,通信距離一般1000米左右。
- 數字無線電臺:借助DSP技術和無線電技術實現的高性能專業數據傳輸電臺,免申請頻段為2.4G,通信波特率為9600~19200Bps,根據功率不同,一般通信距離1千米~15千米
芯片級通信
- TTL串口:三線制,和RS232或RS485一樣,都屬于串行通信,只是為TTL電平,大部分是芯片對芯片,近距離通信。
- SPI:四線制,高速全雙工,同步的通信總線。
- I2C:兩線制,由Philips公司開發的一種簡單、雙向同步串行總線。
- SDIO:主要為SD卡模塊定義的外設接口,有些wifi模塊也采用了SDIO接口和MCU通信。
其他通信方式
- 模擬量信號輸入:0~20mA/0~5V/0~20V
- 開關量信號輸入:0~24V
- 繼電器信號輸出:通斷,干接點
★ 工業物聯常見通信協議 ★
- Modbus RTU:施耐德公司制定的基于 RS485/RS232 的串行通信總線協議。
- Modbus TCP: 施耐德公司制定的基于以太網的通信總線協議。
- CJ/T188-2004:中國城鎮建設行業標準,主要在抄表系統中常用。
- DL/T645-2007:國家電力行業電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頒布的多功能電能表通信協議。
- TCP/IP:網絡通訊協議,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由網絡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TCP是有連接的協議,UDP是無連接的協議)。
-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須遵守這個標準。協議構建在TCP之上。
- 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IBM開發的一個即時通訊協議。目前已經成為主流物聯網平臺默認使用的通信協議。
- CoAP:可以理解為精簡的Http協議,主要在資源受限的物聯網設備上使用。
- PPI:西門子公司專為 S7-200 系列 PLC 開發的通訊協議。
- Profibus:是一種國際化、開放式、不依賴于設備生產商的現場總線標準。
- CANopen:是一種架構在 CAN 上的高層通信協協議,包括通信子協議及設備子協議。
- KNX :是被正式批準的住宅和樓宇控制領域的開放式國際標準。
- Alink:阿里巴巴推出的一種物聯網通信協議。